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新闻通知

王立铭教授荣获2015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时间:2015年09月21日 访问次数:2377

919日,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2015年度求是奖颁奖盛典,我院王立铭教授荣获2015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另九位获奖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医科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及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及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求是”之名来源于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基金会致力于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上有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国家的科技研究工作。基金会由多位科学权威及知识学者担任顾问,1995-2001年期间,在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等顾问的倡议下设立“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奖助扎根中国内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先后共有120 位杰出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获得基金会资助,这批科研人员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科技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鉴于中国引进海外人才面临新的挑战,求是科技基金会于2013 年启动新的“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项目,聚焦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展现巨大发展潜力的海归青年学者,旨在为中国一流大学引进海外最有发展潜力之青年学者提供帮助,致力为中国未来20 年的科技事业发展培养领袖之才。

颁奖典礼Panel Discussion围绕科学家与创业者展开讨论(右一:王立铭)
 
王立铭教授,1983年出生,2005年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于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后,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owes Research Fellow并建立独立实验室。2013年回国,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上海办公室,专注于本土和跨国医药企业的战略咨询工作。2014年入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任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动物机体代谢的神经生物学调控。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希望理解我们的大脑如何感觉到饥饿,如何感觉到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如何据此引发一系列的行为反应(特别是觅食和摄食行为),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健康的。
任何一个活着的有机生命,为了抵抗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衰退,都需要依赖持续的新陈代谢从环境中攫取所谓“负熵”,从而将自身的“熵”持续的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就是薛定谔在《什么是生命》中所说的生命“以负熵而生”。对于动物而言,攫取负熵的主要活动就是觅食和摄食行为。因此并不令人惊奇的,这两种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的行为――觅食和摄食行为――受到精密和严格的调控。我们的大脑能够利用多种途径,实时监控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一旦发现代谢状态偏离正常值,则会精确的启动一系列行为输出,通过觅食和摄食行为最终将机体代谢状态重新调整到正常水平。因此如果我们持续动态的观测单个动物个体的能量水平和营养物质水平,会发现它们总是在一个基线水平附近永无止息的上下波动。这也正是有机生命存在的标志,而将这条曲线时不时拨回正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我们的大脑。
在我们实验室里,我们利用一种名为黑腹果蝇的传统模式动物,希望更好的理解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希望找出果蝇大脑中的哪一部分、哪些神经元参与监测机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水平,又是通过什么样的信号通路实现这种精密检测的。我们也希望更好地理解当大脑检测到代谢异常之后,又是通过什么什么样的神经环路最终引发的特定的行为输出。我们也希望理解,如果动物长时间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例如过度压力、睡眠不足、饮食失调等等,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不会因此功能失调,从而失去对机体代谢的精密调控,又是否会因此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疾病。”